韭菜冬春灰霉病综合防治 韭菜养殖方法,
灰霉病,又称白斑病,是冬春韭菜冷棚栽培的重要病害。随着韭菜的生长发育,病情逐渐恶化,可持续到次年4月下旬,一般严重减产20-30%。此外,病叶常伴有霉味,降低病叶质量。
韭菜灰霉病症状
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。感染初期,叶片表面出现白色至浅灰褐色斑点,正面多于背面。斑点从叶尖向下生长。斑点扩大后呈梭形或椭圆形。湿度高时,病变表面出现稀释的霉菌层。后期病斑相互融合形成大片,直至半叶或全叶枯萎。有时病叶不会产生白斑,并从切割边缘向下腐烂。起初,它们浸泡在水中,然后变成浅绿色,有棕色的环纹。病变部位多为半圆形至V形,可向下延伸2~3cm。黄褐色的病叶。高湿度时,形成灰褐色或灰绿色绒毛状霉菌层。
灰霉病控制方法
筛选出黄苗、科美1号、中九2号、雪九等抗病品种。
采用无滴膜降湿,及时通风降温,降低空气湿度,防止棚内温度过高。
及时清除病叶,深埋或焚烧。
发病初期,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次,50%速克灵1500次,70%甲基托布津800次,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次,50%氯苯那津可湿性粉剂1500次,40-50kg/亩,每5-7天1次,连续2-3次。注意交替用药。连续阴天,最好用百菌清或苏克林熏蒸剂防治。
[tag]花卉知识[end]
花卉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