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菜花,又名芸苔,起源于欧洲和中亚。植物学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和十字花科。它在中国种植广泛,在长江流域和以南地区种植最多。在古代和现代,许多诗人或作者会用油菜花作诗和写文章。由此,我们可以看到油菜花在生活中有多受欢迎。以下是油菜花的文化背景和花语的详细介绍。
油菜花的文化背景
油菜花节
阳春三月,汉中万物更新,各种鲜花盛开。尤其是汉中的油菜花金黄色,遍布汉中的每一个角落,美不胜收。2009年,汉中被评为“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”,使汉中油菜花闻名。
汉中油菜花被评为“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”。据了解,“2010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文化节”活动由省政府主办,2012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将于3月20日至4月20日举行。
历史过程
20世纪70年代以后,中国在利用油菜杂种优势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,首先发现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玻里马(Polima)强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,首先实现了三系配套设施。通过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、细胞核雄性不育、自交不亲和力、化学杀雄、自然杂交、孤雄生殖和辐射育种方法,选择了甘油5号、湘油5号等一批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油菜品种。
统计显示,20世纪50年代,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、单产水平和年均总产量分别为2903.5万亩、30.9公斤/亩和88.7万吨。20世纪60年代分别为2381.5万亩、32.0公斤/亩和78.6万吨。20世纪70年代分别为3214.8万亩、45.4公斤/亩和146.4万吨。1979年达到240.2万吨,首次超过1934年中国历史上最高产量190.7万吨;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油菜生产快速增长的时期。由于中国油菜单生产的推广和应用,如产量好、抗(耐)性强的甘蓝品种,如中国油菜82秦油2号,中国油菜单生产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。种植面积、单产水平和年均总产量分别为6368.3万亩、76.7公斤/亩和488.4万吨,分别比20世纪70年代增长98.1%、68.9%和233.6%,实现了中国油菜向高产、稳产、高抗转型的第二次革命。20世纪90年代,种植面积、单产水平和总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。20世纪90年代,种植面积、单产水平和总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。20世纪90年代前8年(1990年代)~1997年,平均9152.2万亩,88.5公斤/亩,812.9万吨,分别比20世纪80年代增长43.7%、15.4%和66.4%。
值得一提的是,经过近20年来全国20多个科研单位的合作科技攻关,以及中国一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美国等重大国际合作研究,一批优质双低新品种,如中双4号、华杂4号、油研7号、中油杂1号等,已陆续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,已形成40多个熟期、产量和抗性接近或达到常规双高品种水平的双低油菜品种或组合。
相关诗词
《再游玄都观》 唐刘禹锡
百亩庭中半是苔藓,桃花净,菜花盛开;
种桃道士归何处,前度刘郎今又来了。
唐温庭筠,《宿枫曲僧》
东郊和气新,芳香如尘。客舍停疲马,僧墙画故人;
沃田桑景晚,平野菜花春。更想严家濑,微风荡白苹。
余邵,“油菜花”
油菜花满地黄,蜜蜂忙着在丛间蝴蝶舞;
微风吹拂金波涌,飘出醉人浓郁的香味。
油菜花的花语
油菜花花语:加油
如果把油菜花比作一个人,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有着天真浪漫梦想,不断追求这个梦想的人。就像油菜花一样,他不为开放时的辉煌而骄傲,也不为金色的花海而叹息。但总是怀着孩子般的心,为这个辉煌的梦想加油。
[tag]花卉知识[end]
油菜花,花卉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