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树,高12-20米,枝条多而密集,交互对生,枝条纵棱明显。叶厚革,有光泽,椭圆形或椭圆形矩形,长14-2.5cm,宽5-10cm,顶部短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中脉两侧凸起,侧脉密集,边缘连接多达40-50对;叶柄厚,长约2cm,干燥时水平皱纹密集。雄花2-9簇生枝顶,花梗短,雄蕊合成4束,退化雌蕊圆锥形;雌花单生或成对,出生在枝顶,比雄花略大,直径4.5-5cm,花梗长1.2cm;子房5-8室,几乎没有花柱,柱头5-6深裂。果实成熟时呈紫红色,间有黄褐色斑块,光滑,有种子4-假种皮瓢状多汁,白色。花期为9-10月,果期为11-12月。山竹果树能长到20到80英尺高, 山竹果树的树皮除了流出黄色乳胶外,还呈深棕色(接近黑色),长着短而茂密的常绿厚叶,果实必须用手采摘。花直径304.8厘米,每簇3-9朵,长在枝头。果树长到304.8厘米高需要两年或更长时间。人们普遍认为,这种果树原产于浔他和摩鹿加群岛(属于东印度群岛)。第一次收获必须在种植后7-9年进行,但大部分是10-20年。完全成熟的山竹果树平均可以结500棵 但是有些山竹果树可以结出多达5000个果实 山竹果颗粒。有些果树产果可达100年。
整地栽植
选土层深,交通便利,有排灌条件的荒山坡或田地,割灌木杂草,挖树根、竹鞭,全面挖 要掌握栽培的要点 深30厘米。结合翻耕整地,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1500-2000公斤,土肥混合均匀,排水沟开放。2月至5月初,挖出强壮的一、二年生野生竹种作竹,每株留20-30厘米,保留桩部和竹鞭带土约50厘米~10公斤,截顶,留4-5盘枝,植入与竹桩大小相等的种植穴,行距70厘米,亩种约1300株。种植时,让鞭根自然伸展,种植后及时浇足定根肥水。
合理施肥
施肥要做到“三看”:也就是说,看竹子的生长、竹笋的产量和土壤条件。一般种植后每年3月下旬结合松土除草亩尿素和钾肥10种~15公斤,50公斤磷肥均匀施用于竹竿和鞭子上,使竹笋芽生长迅速;7-8月,结合松土清鞭,每亩施用1500公斤有机肥,促进竹笋芽的萌发。在生长过程中,如遇持续干旱,应及时浇水,防止干旱,保持土壤湿润;如遇长期雨水,应及时排水沟,防止污渍,确保正常生长。
松土清鞭
每年7月至8月进行一次松土清鞭,深度取决于竹鞭在土层中的深度。松土时,应切断老弱鞭,理顺生长强壮的露鞭,埋在土壤中。竹鞭一般在4-5年后就会失去生竹笋的能力,所以每3年就要“清鞭”一次。结合清鞭松土,施用足够的有机肥,有利于新鞭的生长和竹笋的萌发。 留养母竹 竹龄结构调整从第二年开始逐年进行。竹笋高峰期后一段时间,一般每亩600-700株新母竹,秋冬同数量的老母竹加工竹艺品增加收入,使每亩活竹数量保持在1300株左右。
适时采收
当竹笋的鞘叶开始裂开时,竹笋的尖端露出地表20~30厘米即可收获。采收鲜嫩竹笋时,注意不要伤鞭, 适时采收 不伤竹笋。采回后去除竹笋壳,按每00去除竹笋壳.5~将1公斤扎放入食品袋上市销售。也可以加工成干笋片和干笋丝出售,利润更高。
种植技巧
山竹的种子是单性繁殖的,所以山竹的繁殖是无性的。
山竹对土壤的适应性要求广泛, 山竹结在树上,排水条件好,相对粘土,山竹更喜欢有机物丰富,ph值为5-6.5的砂壤。每年降雨2000-2500mm的山竹热带雨林生长旺盛。最佳生长条件是温暖、潮湿、无雨季的地区。雌黄病会导致树枝和树干流出黄色渗液,如果树皮受损会导致果实变苦。 山竹栽培收获后,7-12年开始结果。嫁接,结果6年。
[tag]花卉知识[end]
花卉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