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君子是指梅、兰、竹、菊。树木和花有很多种。为什么这四种植物只被称为绅士?原来,在中国传统文章中,它们经常被文人用来表达清高拔俗的兴趣、正直的气节、开放的品质和纯粹的思想感悟。因此,他们在花木中脱颖而出,成为“绅士”。
梅花耐寒,花开得很早,冬天和早春都能盛开。梅子一直被称为“年寒三友”,与松竹一起。文人画梅子,主要表现出它不怕寒、经霜、傲雪的独特个性。
早在南北朝,梅花就被画出来了。在北宋,画梅已经成为一种氛围,著名的艺术家,其中最著名的是仲仁和尚。早期画梅花,红梅画红色,蜡梅画黄色,仲仁和尚创造了“墨梅”的绘画方法:没有颜色,只有墨水深度来表达枝花。
据说有一次,仲仁和尚看到月亮在窗纸上映出梅花的影子,从中得到了启发,创造了墨梅,上面染着浓淡的水墨。
后来,另一位画家杨补之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绘画方法,创造了一种双钩画梅花,使梅花纯净、优雅、野性。
元明以来,用梅花画得更多。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是王冕的第一位。他自称梅花主人。他的水墨梅花改变了宋代以来“稀疏冷倚”的风格,变成了繁花似锦、雄蕊茂密的花朵,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激励。
要画好梅花,要求画梅人必须有梅花的性格,有人称之为“梅气骨”,没有高尚的情操和清洁的性格就画不好梅花。
兰花生在空谷,不求闻达。他们有一种芳香高贵的情操,与文人的精神不谋而合,因此深受文人的喜爱。唐代有人画兰花。宋朝,画兰花的人越来越多。大作家苏东坡曾画过兰花,花中夹杂着荆棘,这意味着绅士可以容忍恶棍。
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而闻名。清代人画兰花以“扬州八怪”中的郑板桥而闻名。郑板桥是一个注重自然技术的人,非常喜欢画蓬松的山野兰花。他种了几十盆兰花,经过精心护理和仔细观察。他的兰花只是他直截了当的真实写照。
竹入画也始于唐代。唐玄宗、王维、吴道子等也喜画竹。宋代,苏东坡发展了画竹子的方法。他用水墨画枝叶,深墨为叶面,淡墨为叶背,独树一格,深墨为后人所法。元明清三代,画竹名家辈出,只要是山水画家或花鸟画家,没有不画竹的,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。在众多画家中,郑板桥的竹子仍然是独一无二的。
菊花画始于五代。与梅、兰、竹相比,表现菊花的作品相对较少。五代徐熙、黄泉都画过菊花,宋人很少画菊花。元代苏明远、柯九思也有菊花的作品。明清时期没有多少菊花。主要可能是菊花虽然有很多优秀的品质,比如孤芳骄傲,不怕风霜,但是和兰、竹相比还是太华丽了,不容易画出冰冷挺直的效果。
梅兰竹菊不仅美观,还能让人想起优秀的品格,既方便文人充分发挥笔墨情趣,又方便借物寓意,表达情感。因此,描写“四君子”的风至今不衰。
[tag]花卉知识[end]
花卉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