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原体及发病特征
这种疾病通常类似于脱胶症状,属于真菌病害。主要危害幼苗,成株期也可发病。在发病初期,只有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,并逐渐扩展到主根。主根感病后,早期植物无症状。后来,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,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功能逐渐减弱。由于营养供应不足,地面部分在中午前后光线强、蒸发量大时枯萎,但晚上可以恢复。当病情严重时,晚上无法恢复萎蔫。此时,根皮变褐,与髓部分离,最终全株死亡。
发病规律
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中过冬,通常在3月下旬到4月下旬 月初发病,5月进入发病高峰期,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。苗床低温、高湿度和光照不足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环境条件。育苗地土壤粘度大,易硬化,通风不良,阻碍根系生长发育,易发病。此外,根部受到地下害虫、线虫的伤害后,伤口多,有利于病菌的侵入。在这种环境下,不仅播种、扦插的草本花卉容易受到伤害,而且采用扦插、分株、压条繁殖的玫瑰、木芙蓉、扶桑等木本花卉也容易受到伤害。
防治方法
种子、插穗消毒。播种前,种子重量为0.3 %0.1的退菌特性或种子重量%用80种粉锈宁拌种,或用80种粉锈宁拌种%的402 抗菌乳油2000倍液浸泡5小时;插穗基部也可以用同样浓度的药液浸泡1小时后扦插。
苗床土壤消毒,每平方米50元%将多菌灵1.5克撒在地表翻入土壤中,或用75克%三克五氯硝基苯有效,可兼治猝倒病、立枯病。
在发病初期,如果土壤湿度高、粘度大、透气性差,应及时改良干燥,然后用药。30%恶霉灵水剂(如国光三抗)1000倍液或70%敌磺钠可溶粉剂(如国光根灵)800%~1000倍液 ,用药时尽量采用浇灌法,使药液基础到受损的根部,根据病情,可连续使用2~3次,间隔7~10天。对根系严重损伤,配合使用促根调节剂,恢复效果较好。
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的危害。
[tag]花卉知识[end]
花卉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