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梅是一种木本植物,也被称为圣生梅、白蒂梅、树梅等。起源于浙江余姚,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南部和海南岛北部的北纬18个°~35°,栽培历史超过2000年。东南亚国家(如日本、韩国、印度、缅甸、越南、菲律宾等)也有少量栽培。).
杨梅常绿,树强壮,叶茂盛,冠圆;经济寿命长,病虫害少,栽培管理方便;是建立观赏果园和城市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;适合种植在草坪、庭院或道路两侧。
杨梅的果实在初夏成熟,红果累累,色泽鲜艳,酸甜可口,富含维生素C和各种矿物质元素,其中钙、磷、铁的含量是其他水果的10倍以上。它不仅可以直接食用新鲜食物,还可以加工成果罐、果汁、果酱、蜜饯等。此外,杨梅的果实生津消化,树皮止血治痢,树根气化瘀,具有一定的药用作用。
形态特征
杨梅是常绿乔木,树高一般为4~6米,最高15米以上,胸径60厘米以上。树皮灰色,老年纵向浅裂;树冠呈球形,枝条密集,皮孔少而不明显,质脆易折。
单叶互生,革质,多密集生长在枝梢上部。营养枝上生长的叶子是长圆形或楔形披针,长10~16cm,顶部逐渐尖端或尖端,边缘中部以上有稀疏的尖锯齿,中部以下常为全缘,基部楔形;结果枝上的叶子是楔形或椭圆形的,长度为5~14厘米,宽1~4cm,顶部圆钝或短尖到急尖,基部楔形,全缘或偶尔在中间以上有少数尖锯齿;深绿色,有光泽,叶背浅绿色,无毛。叶柄长2~10毫米。
杨梅有50多种,如杨梅、白杨梅、毛杨梅、青杨梅、矮杨梅等。有300多个品种,主要是经济栽培中的杨梅。
生态习性
杨梅喜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,适用于年平均温度15~21℃、绝对低温不低于-生长在10℃的条件下,类似于柑橘、枇杷、茶树、竹子的分布,但其抗寒性强于柑橘、枇杷。杨梅喜欢酸性土壤,pH值4~最适合在土质疏松、排水良好的沙质红壤或黄壤中生长。
俗称“阳坡枇杷,阴坡杨梅”,因为山坡的方向与杨梅的质量密切相关。阴山杨梅柔软多汁,味道好;阳山杨梅肉柱尖硬,汁少。因此,杨梅经常在北坡种植,特别是在夏季容易干旱的地区,这显示了在北坡种植杨梅的优势。但在深山谷中,由于山脉相互覆盖,土壤储存更多的水,所有的斜坡都可以种植。
杨梅主要采用嫁接繁殖,分为砧木苗栽培、嫁接和苗期管理两个环节。
砧木苗培育
杨梅的种子应从生长强壮的实生成年树中收集。由于实生树种子小,发芽率高,一般每公斤种子约2000粒,发芽率为40%~70%;栽培大果品种的种子每公斤只有800克~发芽率只有1300粒10%~20%。
#.采种处理。采种树应选用叶大、锯齿尖的野生杨梅作为采种树,果实完全成熟后收获。
#.播种。种子洗净晾干后即可播种,也可在沙藏后春季播种。
#.苗期管理。种子播种后约一个月即可发芽出土,稻草应及时清除。
嫁接苗培育
杨梅一般以枝接为主,也可以根接。除了种植的实生幼苗外,有野生资源的地区还可以从山上挖出野生幼苗进行挖掘和连接,或者提前种植在种植点,直到生长1~2年,干径达到2~坐地嫁接3厘米。
#.砧木处理。杨梅砧木生长旺盛,嫁接后树液上升过多,影响嫁接成活率。
#.选择接穗。应选择7~采穗母树是15年生优良品种的果树,剪粗0.5~0.8厘米、灰白色、完全成熟的上年生春梢作为接穗。剪下的枝条,立即剪下叶子,放在阴凉处保湿备用。
#.嫁接。杨梅嫁接一般在春季萌芽展叶时进行,4月下旬结束。
#.嫁接苗管理。嫁接后20年杨梅~发芽30天,应勤除砧木发芽。接穗发芽的新梢要留强去弱,保留2~三芽生长,多余的抹去。
栽培管理
杨梅具有菌根,具有一定的抗阴性,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,但土层深、酸砂红、黄壤较好。园林建设应选择排水良好的缓坡,丘陵山应选择北坡种植。
城市园林绿化应选用大规格苗木,带土球,种植前适当疏剪过长过密的枝条,抬高种植,包围树盘,浇足固定根水。
杨梅应注意钾肥的施用,可显著增加菌根数量,促进生长和结果,增加果糖,色泽艳丽,更耐储存和运输。结果树一般每年施肥两次,第一次在萌芽前2-3月,每株施草木灰10公斤 尿素0.2~0.3千克。第二次在采果后的6月至7月,每株施硫酸钾复合肥0.5~1千克 0.5公斤过磷酸钙。幼树在种植第一年不能施用追肥,只施用一次越冬肥;第二至第三年应适当施肥,施肥量为结果树的30%~50%。施肥方法应在树冠滴水线内开挖环沟,均匀施用后立即覆盖土壤。
[tag]花卉知识[end]
花卉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