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茱萸,又称山茱萸肉、肉枣、鸡脚、山茱萸肉、药枣、天木籽、实枣等。落叶树或灌木,高4-10米,树皮呈灰褐色。
山茱萸小枝细圆柱形,无毛或稀有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窝,卵形至披针形,黄褐色短柔毛。
山茱萸叶对生、纸、卵披针或卵椭圆形,长5.5-10cm,宽2.5-4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全缘,上绿色,无毛,下浅绿色,白色贴生短柔毛,脉腋密生浅棕色丛毛,上脉明显,下脉凸起,近无毛,侧脉6-7对,弓形内弯;叶柄细圆柱形,长0.6-1.2cm。下面是圆形的,稍微贴生疏软毛。
山茱萸伞形花序生于枝条一侧,有白色和粉色的总苞片,卵形,厚纸至革质,长约8mm,带紫色,两侧略短柔软,开花后脱落。
总花梗厚,长约2mm,略灰色短柔毛;花小,性别,先开叶;花萼裂片宽三角形,等长或略长,长约0.6mm,无毛;花瓣呈黄色,舌状披针状,长3.3mm,呈黄色,向外卷;雄蕊与花瓣相互生长,长1.8mm,花丝钻形,花药椭圆形,2室;花盘垫状,无毛;子房下部,花托倒卵形,长约1mm,紧贴生柔毛,圆柱形,长1.5毫米,柱头截形;花梗纤细,长0.5-1厘米,毛发紧密柔软。
山茱萸核果呈椭圆形,长1.2-1.7厘米,直径5-7毫米,红色至紫红色;核骨质,窄椭圆形,长约12毫米,肋纹不规则。
苗圃应选择肥沃深厚、地形相对平坦、土壤疏松、背风阳光、浇水条件,以确保随时浇水。播种前,苗圃必须深耕耙、平整、细,确保松散、细碎、平整、无根、无石瓦,翻耕深度超过20cm,重要的是结合深耕施用堆肥农家肥。
采摘山茱萸种子:选择生长强壮、结果旺盛、无大小年的优良母树。9月至10月采摘完全成熟、粒大饱满、无病虫害、无损伤、深红色的果实。将采摘的果实去除果肉。⑵种子处理:种子处理与出苗率直接相关,非常关键。先将种子放入5%碱水中,用手搓5米,然后加入沸水烫伤,边倒沸水边搅拌,直到沸水浸入种子中。当水稍冷时,用手搓5米,用冷水浸泡24小时,然后将种子捞出并摊在水泥地面上8小时,重复至少3天,待90%的种壳出现裂缝,用湿沙和种子按4小时:沙藏混合后即可。经常喷水保湿,经常检查,防止种子发霉,第二年春开坑取种即可播种。该处理方法适用于春播。如果选择秋季播种,只需将种子浸泡在不低于70℃的温水中3天即可播种(水冷却后注意及时更换热水),下一次播种后用薄膜覆盖发芽。
山茱萸春播种苗在春分前后进行。第一年秋天,沙藏的种子被挖出来播种。播种前,在床上行距30cm,深度约5cm,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,覆盖土壤3-4cm,保持土壤湿润,40-50天即可出苗。用量90-150kg/小时平方米。
当幼苗长出两片真叶时,幼苗距离7厘米,除杂草外,6月初中耕,冬季前浇水一次,并在幼苗根部培育土壤,以安全越冬。
由于山茱萸种皮坚硬,不易发芽,无论是春播还是秋播,播种后都要及时用地膜覆盖,保温保湿。正常情况下,幼苗可以在一年内完成。齐苗后,要加强管理,及时松土除草,根据土壤水分浇水,施肥促进幼苗生长。当幼苗长达80-100cm时,可以在苗圃内种植。
山茱萸种植后,每年除草4-5次;6月增加磷酸钙,促进花芽分化,提高果实率,冬季增加腊肥,平衡年差。夏季培土一次,防止倒伏。幼树高约40-60厘米时,2月打去顶梢,选留3-4根主枝,再选择3-4根副主枝,形成自然开心形。幼树以整形为主,修剪为辅。由于山茱萸长、中短果枝以顶花芽为主,各种果枝不宜短截。春秋两季修剪成年树,调整生长与结果的矛盾,更新结果枝,保留生长枝,短剪,促进分枝。
山茱萸成熟干果去核后为珍贵药材山芋肉。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,收获果实。用文火烘烤或在沸水中稍微烫一下后,及时去除果核并干燥。
山茱萸药形状,片状或囊状不规则,长1~1.5cm,宽0.5~1厘米。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,皱缩有光泽。顶部有圆形宿萼痕迹,基部有果梗痕迹。柔软的质量。微气,酸,涩,苦。
山茱萸先开花后萌叶。秋天,红果累累,深红欲滴,艳丽悦目。它是秋冬观赏水果的好产品。它在园林绿化中很受欢迎。它可以单独种植或种植在花园和花坛中。景观效果非常美观。盆栽水果观赏可达3个月,在花卉市场非常畅销。
山茱萸主要产于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南等省。出生在森林边缘或森林中。
[tag]花卉知识[end]
山茱萸,花卉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