栽培品种
秋海棠有两种叶子,一种在接受阳光后变成红绿色,另一种是红铜色。颜色有红色、桃色、白色、复色等。花形分为双瓣和单瓣。
生态习性
它起源于南美洲和巴西。喜欢温暖、潮湿、阳光充足的环境。生长温度为18℃~20℃,冬季温度不低于5℃,夏季温度超过32℃,茎叶生长较差。生长期对水的要求较高,不耐干燥,但也害怕水。对光的适应性较强,在充足的阳光下开花整齐,色彩鲜艳。夏季避免阳光直射。要求排水良好的沙土,既不耐旱,又怕水渍,更怕盐碱。
繁殖方法
常用的播种、扦插和分株繁殖。
播种方法:秋海棠四季易收种子,发芽力强。种子采摘后应立即播种,一般在8-9月播种在浅盆中。盆土由腐殖土1份、糠灰1份、园土1份和少量过磷酸钙组成。盆底用粗泥,上面用过筛的细土平整。播种后一般不覆土,将盆土浸湿,盖上玻璃,放在半阴处,一周后出苗。一般播种后130~150天开花。
扦插法: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。选择粗嫩枝作为插穗,切口要光滑,插入温室沙床,保持湿度,2~3周生根。如果将插条基部浸泡在0.005%的消炎痛丁酸溶液中2秒,可以促进生根。
分株繁殖:春季换盆时,母株也可切割进行分株繁殖。早春,当块茎即将发芽时,将其分割。每个块有一个芽眼。切口应涂上植物灰。切口稍干后,即可上盆。种植不宜过深。块茎半露出土壤表面是合适的。如果太深,很容易腐烂。每个盆栽植物都有一个分裂的块茎。
栽培管理
盆土与腐殖土、稻糠灰、园土等量混合,加入适量的稳定肥料、骨粉或过磷酸钙。生长期每周施淡肥水一次,花芽形成期施磷钾肥1~2次。盆土浇水要充足,保持土壤湿润,不要受旱,冬季要适当减少浇水量。植物生长时,即苗高10厘米时,应进行顶摘心,促进萌发新枝,增加花数。摘心后10~15天可喷0.05%~0.1%比久液2~3次,控制植物高度。在生长过程中,保持温暖、潮湿、潮湿的环境。怕阳光暴晒。叶片经常在干燥的空气中失去光泽。秋海棠四季根系发达,生长迅速,每年春季花后换盆,加肥土。
净化功能
秋海棠能吸收空气中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,净化室内空气。
[tag]花卉知识[end]
花卉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