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鲶鱼在我们当地被称为嘎牙。有许多俗称:嘎鱼、嘎牙子、黄姑、黄辣丁、黄鳍鱼等。分布在我国河流、湖泊、沟渠、池塘等水域,属杂食性鱼类,栖息在水域底部,是我国优质珍贵的淡水鱼类。它们以无脊椎动物、小杂鱼和底栖虾为诱饵,对生态环境适应性强,分布广泛,对营养等环境因素要求不高。人工养殖可以在大多数养殖水域进行。我第一次认识黄鲶鱼。我记得不久,我看到村民们在河边抓鱼。我不小心用手摸了摸黄鲶鱼的鳍,直接被它的鳍刺伤了。因为它的鳍有毒素,我的手立刻肿了起来,又痒又痛。!然而,黄鲶鱼肉质细腻,汤料鲜美。在我们当地,黄鲶鱼的美味被描述为“赛河豚”。黄鲶鱼不仅味道鲜美,而且营养价值高,具有一定的药用作用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煮食消水肿,利尿”。在姚可成编的《食物本草》中,还记载了吃黄鲶鱼的功效:“主益脾胃及五脏,发小儿痘疹”。
由于黄鲶鱼的食用价值相对较高,我国各大城市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大,淡水鱼养殖的市场价格一直保持在较高的价格,养殖附加值较好。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日出养殖品种,为我们的水产养殖户致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。目前,黄鲶鱼的人工养殖主要有三种养殖模式:池塘养殖;池塘养殖;网箱养殖。根据当地的养殖环境和养殖水资源,我们的水产养殖户可以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。通过科学的养殖和加强管理,很容易达到养殖目的。
【◆池塘养殖黄鲶鱼成鱼模式。】
准备好优良的养殖池:以养黄鲶鱼为主的池塘,需要当地水源充足,水质优良,无污染。池塘面积3~10亩,水深1.5~2米。农民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确保池塘无污染。黄鲶鱼放养前15天,每667天㎡用生石灰75~150㎏、或漂白粉8㎏左右,给池塘消毒。消毒后,第二天加水约0.9米,第三天,每667米㎡350~4000发酵腐熟的畜禽粪施入水域㎏,天然饵料易于繁殖。当水中粪便完全稀释均匀时,放几条实验鱼,确定水中毒性完全消失,然后放大量鱼。
放养鱼类:放养鱼类通常是人工繁殖的鱼类,也有从天然水域捕获的野生鱼类。放养时间通常在3月至4月适宜,气候适宜。最迟不要在6月气温升高时放置,以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。通常每667㎡养尾重10~20g的鱼种,2000~5000尾,每667㎡100~150尾搭配尾重100g左右的团头鲷;尾重50g左右的鲢鱼每667㎡200尾;尾重50g左右的鳙鱼每667㎡50~80尾。主要目的是改善水质条件。投放鱼类时,用0.35%的盐水浸泡消毒鱼类,杀灭鱼体表面的细菌和寄生虫。农民还应注意鱼种的整体大小,要求一致、色彩鲜艳、体表光滑无害、体质强壮的个体鱼种。
喂养管理:黄鲶鱼以动物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,可人工喂养小鱼虾、蛤蜊肉、畜禽下脚料、鱼粉等动物饲料,也可喂养豆饼、菜籽饼、玉米、豆渣等植物饲料。人工合成饲料可参照配方准备:鱼粉35%左右,菜饼20%左右,豆饼25%左右,次粉16%左右,米糠13%左右,诱食促生添加剂、维生素、矿物质添加剂3%左右。黄鲶鱼尾重20g前,将鱼与粉状饲料混合,加水揉成团喂;尾重20~50g,饲料粒径1.5mm,粗蛋白含量约38%;尾重50g以上,饲料粒径2.5mm,粗蛋白含量约30%。本配方仅供参考!
鱼种投放2天后,可开始人工驯化,可选择投饵机投喂驯化,通常黄鲶鱼驯化3~6天即可到采食台进食。根据实际操作经验,黄鲶鱼有集体摄食的习惯,所以在鱼塘里设置一个固定的采食台,通常每667㎡设置1~2个。在养殖管理过程中,要实现定位、定时、定量、定质的“四定”食品管理。鱼饵应固定在采食台上,不得随意改变位置;每天早上定期在7点:30左右,喂食日食量34%,下午5%:喂食约66%,每次喂食时间为半小时,按“慢、快、慢”的节奏喂食,提高诱饵的有效利用率;根据当地水温变化和鱼类生长情况,适当调整喂食诱饵量,每日诱饵率为3%~8%,通常在投饵后一小时,大部分鱼吃饱离开采食台为掌握度;最重要的是要定质,保证饲料质量,千万不要喂变质的饲料。
鱼种后的日常管理:坚持每天早、中、晚三次检查鱼塘,观察鱼类活动、食物摄入、生长发育是否正常,及时解决问题;保持优良水质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,因此,根据水质的具体情况,适当加注新水,及时打开水氧机,必须保持优良的水质,充足的溶解氧。适合黄鲶鱼生长的水pH值范围为6.8~8。因此,农民应注意,由于长期饲料,池塘水质会使pH弱酸性,不利于黄鲶鱼的生长发育,因此,在生长季节,每15天,鱼塘水每平方米约25克生石灰,改善水质,回到适合黄鲶鱼生长的pH值范围。同时,农民要做好黄鲶鱼病的预防和治疗。
【◆池塘养黄鲶鱼成鱼模式。】
套养方式:套养池,可参照放养池的规格条件,最大水域面积为1公顷。套养密度取决于池塘主要养殖的鱼类、混养其他鱼类和诱饵。一般套养采用两种方式:一种是池塘里放养了一些鲤鱼、鲫鱼、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,所以要少放养黄鲶鱼,以套养长4㎝上述夏花鱼种,每公顷投入约3000尾,或每尾25g冬片,每公顷4500尾。套养模式更适合水域较大的养殖池塘,能充分利用水体养殖空间,合理利用资源。这种以黄鲶鱼为辅的混养模式,不单独喂饲料,通常经过一个生长季节,每公顷黄鲶鱼产量可达300~600㎏;二是放入未放养鲤鱼、鲫鱼、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鱼塘中,每公顷5个体长㎝黄鲶鱼约8000尾,充分利用水资源,获得更大的养殖效益。
黄鲶鱼模式管理:由于池塘养殖模式鱼种较多,除了池塘养殖黄鲶鱼的养殖管理模式外,还需要更加注重优良的水质,定期加注新水,使池塘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~35㎝、pH值7.5~8.0为宜,同时要及时启动水体增氧机,确保水体溶解氧充足,保持水质“肥、活、嫩、爽”。
在池塘养殖黄鲶鱼的模式下,农民应严格注意黄鲶鱼有吃不同种类鱼籽的习惯。因此,他们不能在不同种类的鱼塘中混合养殖:在用药防治鱼病时,必须严格控制用药量。考虑到黄鲶鱼耐药性差,用药量过大,会影响黄鲶鱼的正常生长发育,甚至导致黄鲶鱼中毒死亡,得不偿失。
【◆黄鲶鱼网箱养殖模式。
网箱设计:首先选择水流缓慢,流速为0.1~0.2m/s合适,水无污染,水质好,水透明度30㎝以上,溶解氧量在5mg/L以上,pH值在7~8.5范围内,常年水深保持在5m以上,环境相对安静,水底平整,无杂物。需要注意的是,网箱的位置不应影响水利设施和水面交通,避免不必要的麻烦。
网箱通常由聚乙烯制成,为带盖的六面封闭双层网箱,外网3㎝,内层网目1.5㎝,网底网目的大小与内层网目相同。网箱面积一般为12~242㎡,网箱深度2~3m为宜。放置网箱时,用楠竹、木板、钢筋制作网箱框架,然后将网箱放置在框架内,用圆柱泡沫作为网浮子,网箱底部用光滑的鹅卵石作为沉子。根据设计,网箱沉没水中部分为1.5m,漏出水面0.5m,网箱之间的距离一般在2.5m左右。
放鱼:网箱养殖。我们应该提前半个月将新制作的网箱放入选定的水中,使网箱网吸附藻类,保持网箱光滑,有效减少鱼类进入网箱后的碰撞和摩擦损伤,从而减少鱼病的发生。一般选择在水温低的春节前后投放鱼种,水温低的鱼体不易受伤。鱼种放养前,还需要用4%左右的盐水浸泡鱼体,进行必要的灭菌杀虫工作,减少鱼种引起的一些传染病。网箱养殖黄鲶鱼的放养密度和规格应根据养殖条件和养殖技术确定。鱼的长度一般为4~5㎝、或每尾20g规格放养,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50~200尾。具体情况,农民根据当地养殖环境确定,仅供参考。
网箱养殖诱饵管理:利用网箱养殖黄鲶鱼,最好人工诱饵配合饲料,或自制诱饵。鱼饵蛋白成分,鱼种约36%,成鱼约31%,能满足黄鲶鱼不同生长发育期的营养需求。鱼种放入养殖箱2天后,可进行饲料训练,驯化后便于后期饲养管理。前两天,在采食台上加入少量配合饲料喂养喜欢吃的小鱼、小虾或蚯蚓,使其有一个适应的过渡期。第三天开始逐步添加配合饲料,减少动物饲料的投放。每天定期进行进食,在进食前敲击网箱框架形成振动,但驯化的鱼形成条件反射。
投食参考:一般5~9月儿童生长发育旺期,每天3次进食:上午9:30左右吃一次,下午4点左右吃一次,晚上8点:30左右吃一次,日投饵率3%~6%;在其他低温期间,从10月到次年4月,水温较低,每天可以吃两次,上午和下午可以吃两次,诱饵率为2%~3%。用黄鲶鱼在投食后两小时内吃完鱼饵来判断投食量。
网箱养殖的日常管理:每天观察鱼的采食和活动,根据鱼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诱饵量;网箱养殖不同于池塘养殖。因此,应经常检查养殖网箱是否损坏,并及时修复,防止黄鲶鱼逃跑造成经济损失;养殖网箱周围的附着杂物和其他污垢通常需要7天左右清洗一次,以保持养殖网箱内的水与外部水的畅通对流;同时,农民应根据自身的养殖环境,注意水的变化,灵活适度地调整位置,特别是在风暴季节,及时加强养殖网箱,调整养殖网箱高度,防止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;预防鱼病,定期诱饵,日常育种日记,积累育种经验,支持育种产业的有利发展。
这种鱼属于温水鱼,生存温度范围为0~38℃,最佳生长温度约为26℃,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6.8~8.5。耐低氧性一般,水中溶解氧不能低于3mg/L才能正常生长。低于2mg/L是浮水的口头现象,低于1mg/L会导致窒息死亡。在自然状态下,黄鲶鱼喜欢在春天和夏天吃其他鱼的鸡蛋和小底栖水生物;在寒冷的季节,我喜欢吃水中的小鱼。当然,黄鲶鱼在不同的生长期有不同的食性。体长3㎝它主要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;体长5~9㎝主要摄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;当体长达10时㎝在上述情况下,我喜欢吃水中的天然动物,但也喜欢吃人工制备的颗粒饲料。农民要充分了解黄鲶鱼的生活习惯和食物偏好,满足其生长环境,提高养殖效率,避免走弯路。从黄鲶鱼养殖开始,应根据当地的养殖环境和条件,采用适当的当地养殖方式。目前,以池塘专业养殖黄鲶鱼模式为主,便于统一管理;根据当地销售环境,混合养殖模式的合理应用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,多元化水产养殖,具有一定的养殖意义;网箱养殖模式具有水质环境优良的优点。养殖的黄鲶鱼更接近野生黄鲶鱼,深受消费者欢迎,可以增加养殖附加值。因此,要根据当地的水资源,合理化适当的养殖模式,为黄鲶鱼的养殖事业创造更大的养殖效益。
[tag]花卉知识[end]
花卉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