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尾蘑菇营养丰富,味道鲜美,生产周期短,工艺简单,原料来源广泛,适合农村集体和农民家庭的栽培和推广。在一般经营水平下,平均每100公斤稻草可采摘蘑菇30~50公斤,经营水平高,可获得高产,如四川省重庆永川农业科学院,每100公斤稻草采摘新鲜蘑菇100~130公斤,经济效益很好。
室内床架栽培技术要点:
#.蘑菇房的大小不受限制,但应通风、透明、绝缘。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。子实体发育阶段对光的反应更为敏感,散射光可诱发原基的形成和分化。菌丝生长阶段需要固定的空气。如果子实体发育阶段对空气有严格的要求,通风不良,则菌柄长,菌盖畸形,手柄黄萎缩,甚至肩腐烂。
蘑菇房里有一个床架,床宽1~1.5米,层间距50~60厘米。每层床底铺竹板或木板,然后铺一层薄膜。蘑菇室应密封熏蒸消毒,高锰酸钾可放入富含福尔马林的碗中进行熏蒸消毒。
#.培养材料处理凤尾蘑菇丝 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很强。纯稻草、木屑、蔗渣、玉米秸秆、废棉等均可作为培养材料。稻草是目前最常用的。以稻草为例,有两种处理方法:蔬菜(1)石灰水消毒方法:选用无霉新鲜干稻草,去除残留颗粒,切成10~13cm长,用0.5%石灰水消毒 浸泡一夜,第二天捡起盛在竹篮(或篮筛)里的石灰水,用清水冲洗干净,将稻草的pH值降至7~7。水滴千(含水量65~75%为宜),备用。
(2)沸水浸泡法:取料方法相同,将稻草放入桶中,倒入沸水浸泡15~20分钟,捞起后让水滴干燥备用(含水量要求相同)。王的上述两种方法在生产周期和产量上略有差异,前一种方法的数量略高。
#.菌种的准备
(1)母种:培养基:土豆200克,葡萄糖20克,琼脂20克,水1000毫升。常规操作;接菌后,在25~27C条件下培养。菌丝长满试管后,用黑布包裹,存放在4C冰箱中,每三个月转管一次。
(2).原种:培养基主要有三种:①麦粒种培养基;小麦100公斤,.碳酸钙0.5公斤,石膏1.5公斤。制作方法:将麦粒洗净,浸泡一夜,使其充分吸水,第二天捞起放入锅中煮沸,煮熟不烂。然后将碳酸钙和石膏粉与煮熟的麦粒混合,放入瓶中,每瓶150~200克,放入灭菌容器中,将温度升至100C,保持10小时。当瓶温降至30C以下时,接入斜菌种。-.支试管斜面可连接6~8瓶。然后置25~27C 下培养,10~12天长透瓶底即可。②草粉培养基:稻草粉75公斤,米糠或麸皮20公斤,花生饼粉或大豆饼粉3公斤,石青1.5公斤,碳酸钙0.5公斤。将材料混合均匀,加入适量石灰(使酸碱度为7~7.5),手捏时手指缝上的水纹为宜。.与麦粒种培养基相同的灭菌方法。③木屑培养基:用木屑代替草粉,制备方法与草粉种培养基相同。
(3)裁培种:培育基同原种。-瓶麦粒种(150~200克)可连接40~50瓶栽培种。
#.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温度灵活确定。只要室温在25~27C,一般在春秋两季播种。有条件的话,室温可以通过空调设备控制在25~27C,一年四季播种。
播种采用层播法:铺一层培养料,撒一层菌种。三层培养料应撒两层菌种,可点播或条播3cm见方。下一层铺在薄膜上,厚3~4cm;.以上两层共厚10~13cm。播放后,用木板压实,使菌株与培养物紧密相连,最后覆盖一层薄膜,保持床面湿度和温度,有利于细菌。
#.管理 (1)蘑菇出生前的管理:播种后4天菌丝开始增殖,7~8天后白菌丝大量繁殖,13天菌丝 长到最后,第18天去掉上层薄膜。揭开薄膜前,每天打开门窗1~2次,每次通风5~6分钟,及时清除绿色霉菌,拔除稻草上的幼苗。揭开薄膜后,加强通风和光(散射光),喷洒少量水,保持材料表面湿润,诱发原基础的形成。
(2)蘑菇出生后的管理:根据不同的发育期,创造适合其生长发育的条件。在原基形成期喷洒少量水,保持材料表面湿润,加强通风,给予一定的光照,促进原基的进步分化。珊瑚期,原基进一步分化为菌柄,菌盖尚未形成,幼期,菌盖形成,菌褶开始出现时,仍应喷洒少量水,加强通风和光照。成熟初期的喷水量比前期增加,以满足蘑菇所需的水分。在成熟中期,菌盖边缘出现微波上卷。此时,在增加供水量的同时,应及时收获。此时,子实体最重,质量也很好。
#.收获当子实体转入成熟期(一般播出后26~30天),菌盖充分展开,边缘向上卷曲,收获前未弹射孢子(或刚开始弹射孢子)。
采摘方法:用左手按压培养材料,用右手拧下菌柄。每次收获-批量蘑菇时,应将蘑菇床上的死蘑菇整理干净,压实材料,使菌丝恢复生长更快。轻轻喷水,保持材料表面湿润。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,大约一个半月,基本上每5~6天。
需要注意的是,凤尾菇对敌敌极为敏感,严禁在蘑菇房使用。在蘑菇生产阶段,如果遇到连续的雨天,应增加荧光灯,以促进子实体的发育。此外,凤尾菇孢子弹射力强,收获者收获时应戴口罩,防止孢子大量弹入鼻喉。孢子无毒,但有些人会过敏、咳嗽和皮肤瘙痒。
[tag]花卉知识[end]
花卉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