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,中国花卉协会发起了“投票:我心中的国花”投票活动。结果,牡丹以79.71%的票数遥遥领先。牡丹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本花卉,具有“民族色彩和天香”、“花中之王”的美誉。
牡丹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。竞选“国花”有什么不同的优势吗?
- 牡丹一瞥
牡丹又称木牡丹、洛阳花、百金,是牡丹科的一种植物,是一种多年生落叶小灌木。它每年4月初开花4至6个月。牡丹喜欢温暖和光线,耐寒和干旱,分布在全国大部分地区。目前,牡丹在中国有300多个品种,在日本、欧洲和美国培育了100多个品种。
牡丹栽培历史悠久。《诗经·秦伟》有云:“维士与女,伊其相玩,送牡丹。”牡丹和牡丹属于先秦时期,说明人们有可能种植牡丹。东汉医典《神农本草经》包含牡丹作为药材。东晋画家顾凯之的名著《洛神赋》描绘了生长在洛河岸边的牡丹。北齐宫廷画家杨子华“画牡丹”,别出心裁,为牡丹的人工栽培提供了证据。
隋朝时,杨帝辟西苑,“易州进二十四相牡丹”装饰园林。一系列证据表明,牡丹的栽培经历了从野生到人工、从民间到宫廷的过程。然而,要真正了解牡丹,需要从色、味、形、韵四个方面入手,体验“国花”的魅力。
- 色彩:视觉盛宴
牡丹的颜色恰到好处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。隋代牡丹只有红黄两色。进入唐代,花色趋于多样化。《杨妃外传》说:“:开元中,禁中初重木芍药,即今牡丹也是。兴庆池东沉香亭前移植了几本红紫、浅红、通白的书。”在北宋周世厚的《洛阳牡丹》和《洛阳花木》中,牡丹增加到109种颜色。在南宋诗人陆游的《天彭牡丹谱》中,当时成都有65种牡丹品种。明代作家薛凤翔的《牡丹史》记载了274种牡丹品种。
由于种子选育技术,牡丹颜色的迅速增加。陆游的《天彭牡丹谱》说:"多种花子,以观其变。"借助基因突变法,窥探南宋花匠培育牡丹新产品的技巧。到明朝,花匠夏之臣指出:“种子之忽变者,种子之忽变者,种子种繁者,种植之捷径者也是如此。”这表明牡丹新产品是通过基因突变和嫁接来培育的。
现代学者马伟都将中国美学总结为四个领域,从低到高,即粗俗、含蓄、精致和病态。在人为干预下,牡丹品种的新产品层出不穷,迎合了人们的好奇心,达到了最高的审美品味,促进了牡丹“民族色彩”的良性发展。
上图_ 清 郎世宁 小品 清宫廷工笔花鸟画《仙萼长春画牡丹》
- 味道:感觉聚会
牡丹的“味”是多种感觉的集合。唐末诗人皮日休咏牡丹香:“赞美世界艳无双,独立人间第一香。”这首诗突出了牡丹的颜色和香味。科学研究表明,牡丹的香味来自花瓣中的芳香烃及其衍生物。在醇、烷基、酯、酮等物质的共同作用下,具有浓郁的芳香,实现了嗅觉专利。
此外,牡丹的“味道”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明朝农学家王象金在《广芳群谱》中记载,蜀礼部书记李浩经常送朋友牡丹枝和兴平酥油,互相指示:“花凋谢,即以酥煎食之,无弃浓艳。”第一个吃牡丹的人。南宋文人林洪在写《山家清供》时,将“牡丹生菜”列为16种花卉之一。明清时期,浙江金华民间制作牡丹糕,互相赠送。从那以后,人们用“脆煎”、“面裹”、“蜜浸”、吃牡丹等“汁通”的做法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认为牡丹有“除症结瘀血,安五脏”功效。在《华佗神医秘方》中,有22种与牡丹相关的处方。牡丹根“丹皮”是“六味地黄丸”的主要药材之一,以花瓣为原料的牡丹精油具有美容、保健和药用价值。牡丹结合了嗅觉和味觉,营造了强烈的“天香”氛围。
上图_ 金 匿名《牡丹湖石图》花鸟画立轴
- 形状:财富的象征
除了辨色闻香,人们还欣赏牡丹的花形。它有10种类型,如单瓣型、荷花型、菊花型和玫瑰型。《牡丹谱》说:“一尺红,深红相近紫色,花面大盈尺,故以一尺名之。”转化为现在的长度,宋代牡丹的直径超过20厘米。北宋名儒周敦颐在《爱莲说》中坦言:“牡丹,花的富贵也是。”
在民间,牡丹对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在《中国吉祥符》一书中,有286种吉祥符,有20种与牡丹相关的符号。牡丹装饰可以单独使用,也可以与其他动植物结合,赢得“口彩”。例如,牡丹和猫和蝴蝶在一起意味着“富贵八旬”,牡丹和莲花的结合意味着“连年富贵”。在民间婚姻中,牡丹、石榴、蝙蝠等常见的装饰,期待着“富贵多子”。这些装饰品广泛应用于服装、瓷器、门窗等日用品中。牡丹寓意财富,为“国花”的推广增添色彩。
上图_ 明 唐寅《题牡丹图》花鸟画立轴
- 韵:文化传承
如果你想当选“国花”,文化遗产是必不可少的。唐宋时期是牡丹文化的繁荣时期。在《历代400首牡丹诗》中,唐五代有125首,宋代有167首。其数量显示了唐宋文人对牡丹的青睐。在牡丹诗中,最著名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《欣赏牡丹》。诗云:“庭前芍药妖无格,池上芙蕖净少情。只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动京城。”诗人用牡丹和荷花衬托出牡丹的清新脱俗。
欧阳修,北宋文坛大师,在洛阳当官,发现“洛阳的习俗,一般都是好花,春天,城里无贵都插花。花开的时候,士妃的情况是漫游的。”春戴牡丹是洛阳的民俗。这种民俗延续到明朝,花匠为了赚更多的钱,发布了一个大动作。博物学家谢在《五杂》中记载:“朝迁御常有应时之花,但都藏在窖里,四周都是火逼之,隆冬时有牡丹花,道其工力,一本几十金。”
上图_ 清 余稺 小品 清朝宫廷工笔花鸟画 牡丹 《花鸟图册》
到了清朝,富察敦崇的《燕京岁时记》描述:“京师腊月卖牡丹、梅花、绯桃、探春诸花,都是储暖室,用火烘烤。”暖房育花不仅增加了冬季的花卉品种,而且至今仍在使用。牡丹深植于民间,“武帝贬牡丹”等传说广为流传。牡丹摆脱了物质的束缚,升级为文化魅力,使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坚持不懈。
事实上,牡丹自古以来就占据了花的领先地位。唐代诗人徐静称赞它:“万万花中的第一流,浅霞轻染嫩银瓯。”近几十年来,中国花卉被多次选中。牡丹排名第一,除了一次排名第二。8世纪,牡丹登陆日本。17世纪后,它被引入欧美国家,也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。牡丹有资格竞争“国花”,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提炼,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[tag]花语大全[end]
花语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