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密瓜种植技术
播种:哈密瓜播种后5-7天即可出苗,出苗后3天内立即检查补苗。补种的种子要消毒,然后浸泡催芽,种子露白即可补种。
苗木:1-2片真叶时开始苗木,每穴留2株,苗木时注意弱苗和病苗。4-5片真叶时定苗,每穴留1株健苗。如果播种精力充沛,可以在4片真叶时一次完成间苗和幼苗。
中耕除草:中耕松土不仅能提高地温,还能保持水分,根除杂草。瓜田未覆盖地膜,瓜苗出现后,可用手铲在瓜苗周围松土、垄土,并结合除草。中耕深度超过20cm。瓜苗扩散前,中耕除草2-3次。结合中耕,拔除播种穴周围的杂草,随时封闭穴位。
倒蔓:当长到5-6片真叶时,倒蔓。倒蔓时,将根部靠近边界一侧的土壤轻轻拉开,使其成为5-7cm深的小槽,然后将瓜蔓倒入边界,抹去茎基部的第二个侧蔓。同时,在根茎基部培育10-20cm的疏松干土。
整蔓留瓜:哈密瓜的整蔓留瓜取决于品种,如红密宝、红太后、新密15号(香妃密)、新密13号(新皇后)等可采用单蔓整枝法,中晚熟品种,如:新密杂7号(8601)、新密11号(86-1)、新密23号(金密宝)采用双蔓整枝法。具体的整枝方法可以根据当地种植甜瓜的习惯来确定。
压蔓:结合整枝,可以用土块或树枝交叉法压瓜蔓,用土块压蔓。首先,在压蔓处划一个小槽,把瓜蔓放在小槽里,压上土块,在整个生长期压蔓2-3次,直到垄断封闭。
追肥:覆盖地膜栽培的瓜田一般不追施有机肥,若基肥不足,可追施部分饼肥或化肥。雌花开放前必须进行追肥。两株瓜苗之间,距沟下20cm处挖穴,每亩20kg磷酸二铵,5kg尿素,150kg油渣。第一次收获水果后,可以进行第二次追肥。根外追肥可采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尿素300克,分别配制成千分之二、千分之三的溶液。黄腐酸30-50克,配制成3-50000溶液。喷宝5毫升加水50公斤。上述溶液在早晚均匀喷洒在叶片表面。
收获:哈密瓜按要求及时收获,收获时留10厘米丁字柄。
哈密瓜的种植管理方法
温度管理
春季苗木强调保温防病,苗床采用多膜覆盖,地面铺设电加热线。采用“二高二低”法变温管理,即苗床温度应在出苗前白天保持30度~32℃,夜间18~20℃促进幼苗;第一片真叶展开前,床温应适当降低,白天保持25℃~28℃之间,夜间15℃~16℃防止高脚苗;第三片真叶停止,床温应适当提高,白天保持30℃~32℃之间,夜间18℃~20℃,促进早出真叶;种植前一周进行低温炼苗,使幼苗逐渐适应田间环境条件。
水分管理
苗期应严格控制水分。根据苗床碗的干湿度,在晴天下午前适量浇水。浇水后,应在植物表面和土壤表面蒸发水分,水渍干燥后覆盖塑料薄膜。
湿光管理
通风降湿是预防幼苗疾病的关键。因此,在床温许可范围内,应尽量打开小环棚塑料薄膜,增加通风,降低幼苗床的空气湿度。在雨天,也应在中午前后进行短期通风和降湿,以增加光线。
[tag]花卉知识[end]
哈密瓜,花卉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