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白芷以根入药,具有祛病除湿、排脓生肌、活血止痛等功能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、头痛、鼻炎和牙痛。红白带下、疮、肿、毒等症状也可以作为香料。北方部分省份有栽培,多自产自销,少数省份有所调整。一般生于林下、林缘、溪流、灌木丛、山谷草原。】
【白芷繁殖方式:】
【种子繁殖,一般采用直播,不宜移栽。及时播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。过早播种,冬季幼苗生长繁荣,第二年部分植物会提前开花,根木质化或腐烂,不能药用,影响产量;温度下降过晚,影响幼苗发芽,幼苗容易冻结,幼苗生长差,产量低。第二年种子发芽率低,新鲜种子发芽率高,当年收获的新鲜种子播种一般以秋播为主,春播产量低,质量差。适宜的播种期因气候和土壤肥力而异。高温迟播,低温早播,土壤肥沃可适当迟播,反之亦然。】
【秋播一般在9-10月播种,条播按行距35cm开浅沟播种;穴播按穴距(15-20)cm播种×播种30cm,播种后覆盖薄土,压实,播种后15-20天出苗。每667㎡播种量条约为1.5kg,穴位播种约1公斤。播种前,在种子上喷洒2%磷酸二氢钾水溶液,搅拌8小时左右,然后播种,可以提前出苗,大大提高出苗率。】
【白芷栽培技术】
【灌溉】
[在土壤冻结前浇一次冷冻水。第二个春天变绿后,浅锄头。半年后再锄头,目的是切断支根,使主根向下伸展,减少分叉。然后再锄头4-5次,保持土壤松散,无杂草。]
【定苗】
【白芷播种当年不间苗,次春返青苗高7-10cm时,株距约20cm。间苗时,应去除生长苗和生长苗,留下生长适中的苗。因为生长过多的幼苗容易开花结种,根生长不好,不能用人药治疗。】
【追肥】
【秋播后,当年不需要追肥。冬季封冻前,用马粪或土杂肥覆盖边界表面,不仅可以防止幼苗越冬冻害,还可以作为第二年春季的第一次追肥。次年返青后,可结合中耕松土,追施饼肥、化肥或圈肥。】
【摘苔】
【有抽苔开花者,应及时摘除花苔,以保证根部质量。】
【选种】
【留种植物,收获时选留,次年生长后抽苔,方可采种。留种方法有三种:】
【原地留种:收获时间隔留部分根不挖,使株距达到60cm左右,原地越冬。】
【随收获随移栽:收获时,选择主根无分叉、拇指粗壮的根作为种根,根据植株行距60cmX60cm种植在准备好的种子田,种植时挖30cm深的穴位,施用穴位肥料后将种根种植在穴位内,填土踏实,浇水。】
【窖藏越冬:在北方温度较低的地方,将选定的种根放置在地窖沙藏越冬,第二春种植在种子田,方法随收随种。】
【白芷6-7月开花结籽,8月种子陆续成熟。由于主茎顶部种子形成的植物容易提前开花,其根通常不是人类药物,而主茎花序下部和三级花序枝的种子一般不饱满。因此,在采种时,应选择主茎花序中部一级枝上结的种子。生长良好的母株,选择相关部位的种子,播种后幼苗率高,存活率最高,种植后苔藓抽取率低,因此尽量选择生长良好的主茎花序中部一级枝上的种子。每亩种子田可收获120-150公斤种子。7-8株生产的种子可用于一亩地播种。】
【白芷收获】
【春播白芷当年收获,收获期分别在10月中旬、下旬和11月上旬进行。秋播白芷第二年7月至8月叶片枯萎时收获。收获过早,加工成品粉末不足,质量下降;如果太晚,根的质量会受到地上茎长期枯萎和新芽生长的影响。每亩新鲜商品300-400公斤,产量高者可达800公斤。】
[由于全国气候差异较大,种植方法略有不同,南方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收获。收获时,先切断地面部分,然后挖出根,摇动土壤,运至干燥场进行加工。]
【加工时切断残茎基,去除须根,分别暴露在大、中、小的阳光下,日晒夜收,昼摊夜堆,反复干燥至完全干燥为成品药材。】
【白芷淀粉含量高,不易干燥。在收获或加工过程中,如遇雨天,新鲜根或晒软根可用硫磺熏蒸,防止霉变。熏制时,将白芷放在封闭的房间或盒子的架子上,点燃架下盛器中的硫磺。每100公斤白芷用硫磺500克。熏1-3天后晾干或晾干(硫磺要熏透:硫磺要慢慢加入人,使不熄火断烟,经常取样检查,切根涂碘。如果蓝色很快消失,说明已经熏透了,否则一定要继续熏。)。】
【干炕,温度在60℃左右为宜。】
【无论是干燥还是干燥,干燥过程都要连续进行,中间不能中断。否则,虽然最终完全干燥,但其根部会变黑,质量会下降。lkg干药材可加工成每3-4kg新鲜根。】
【白芷成品以根肥、均匀、重、粉性足、香气浓郁为佳。】
【防治白芷病虫害】
【病害】
【斑枯病:又称白斑病,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,常发生在生长后期,主要危害叶片。病斑是多角形的,早期是深绿色的,后来变成灰色的,上面有黑色的小点。它可以杀死所有的叶子。】
【防治方法:及时清除病叶,集中烧毁;发病前或早期使用l;:1:100波尔多液或65%代森锌可湿粉400-500倍液喷雾,7-10天1次,连续2-3次。 [13]】
【虫害 有黄凤蝶幼虫、红蜘蛛、蚜虫等,可用杀虫剂杀灭。】
[tag]花卉知识[end]
花卉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