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花
名花牡丹,国色天香。
优雅,富丽堂皇;
华丽饱满,端庄大气;
千姿百态,芬芳袭人。
明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牡丹虽结籽,根上生苗,故称“牡丹”,故称无性繁殖;因其花红,故称“丹”。
牡丹,毛颉科,牡丹属,多年生落叶灌木。茎高达两米,枝条短而粗。叶面绿色,无毛,背面浅绿色,或见白粉,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,侧生小叶窄卵形或长圆形卵形。复叶二回三出,近枝顶偶见三小叶,顶生小叶宽卵形。它是中国十大著名花卉之一的重要观赏植物。被誉为“花中之王”,因其花大而香,又被称为“国色天香”。
牡丹是中国特有的珍贵花卉,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区。它们大多由紫斑牡丹和吉山牡丹杂交而成。由于发现了其独特的药用和观赏价值,它们已成为野生载培。它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。
牡丹文化历史悠久。始于隋朝,兴于唐朝,盛于宋朝。《海山记》记载:隋帝为西苑(今洛阳西苑公园)开辟了200英里的土地,诏天下有花,易州有20盒牡丹。有赫红、飞来红、袁家红、颜红、云红、天外红、刷黄、软条黄、延安黄、先春红、颤风娇等。
唐代早期,社会稳定,经济繁荣。长安牡丹发展迅速,也有以种牡丹为生的专业花师。《龙城记录》记载:洛人宋单父擅长种牡丹。每一种牡丹都变了几千种,红白相间,人们无法理解它的技能。《事物纪原》记载:“武后诏游后苑,百花俱开,牡丹独迟,然后贬在洛阳。”。
《清异录》记载:后唐庄宗在洛阳建临芳殿,殿前种植牡丹1000多本,包括百药仙人、月宫花、小黄娇、雪夫人、粉奴香、蓬莱相公、卵心黄、御衣红、紫龙杯、三紫等品种。
宋代,洛阳成为当时的牡丹栽培中心,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,对牡丹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
山东菏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,有九大色系、十大花型、1280多个品种。世界上最美的四月天,牡丹第二次绽放,形形色色色,像仙境。
牡丹花丰富多彩,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的象征。其优雅、吉祥、典雅的形象意味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。在民间,它被称为中国的国花。
牡丹也受到人们的喜爱。经过广泛的民间种植和培育,长期培育发生了变化,出现了许多颜色变化。目前已形成4个种群、10个花型、9个色系、1700多个品种,色彩丰富多彩,自然界也培育出罕见的黑牡丹和绿牡丹。栽培范围从长江、黄河流域扩展到全国各地,现在在中国东北、东南、内蒙古、新疆、西藏、台湾等边境省份也有栽培。
牡丹产业正在蓬勃发展。观赏、医疗、油牡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生产、加工、销售链不断完善,已成为推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、振兴农村的特色产业。
[tag]花卉知识[end]
牡丹花,花卉知识